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经济学考研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二级页面顶部广告图
首页 > 政治 > 正文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时间:2017-07-11 17:00:18 来源:中国经济学考研网

  31.【答案】ABCD。

  【考点】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属于道德的要求;同时,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首先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以爱国主义又是法律规范,故A正确。爱国主义的内涵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所以爱国主义又具有时代特征,B正确。爱国主义的首要前提是热爱祖国,再下来就是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它们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的统一,故C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32.【答案】ABC。

  【考点】时政热点·建党90周年。

  【解析】记忆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3.【答案】BCD。

  【考点】时政热点·温室效应。

  【解析】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三、分析题

  34. 【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析】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和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试题,通过“碎花瓶理论”来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通过电影剪辑方面的例子来考查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回答第1问,首先要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然后再根据这一原理分析材料中的“碎花瓶理论”。或者可以先回答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再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碎花瓶理论”。第2问也是如此,先回答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再根据这一原理分析“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第3问的启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一是要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二是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三是要注重实践,注重从现象中找出规律。

  【答案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人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2分)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2分)(注: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真理和谬论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2分)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2分)

  (3)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二,要辩证思维,要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4分)

  35. 【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

  【解析】回答第一问,首先回答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三个基本内容,然后再根据材料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立法的过程怎么体现了这些基本内容。回答第二问,首先要回答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势,也就是未来要达到什么状态,那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其次回答如何达到这一状态,其实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

  【答案要点】

  (1)全国人大常委会吸收各方意见,对草案相关条款做出修改,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体现。 (3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对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尊重。人民群众踊跃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是公民积极有序参与国家决策的体现。(2分)

  (2)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此次个税法的修改,紧紧抓住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当前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分)

  现阶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要求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此次个税法的修改,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2分)

  36. 【考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解析】2011年是辛亥革命的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题的构思在于抓住本课程知识重点和社会热点,特别是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考查学生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发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怎样继承孙中山的事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把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程的把握。

  第一问要求考生回答近代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问要求考生概括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

  (1)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5分)

  (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5分)

  37. 【考点】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和作用以及诚实守信和法律的关系。

  【解析】本题属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综合试题,考查诚信建设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诚实守信问题是2011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瘦肉精事件、牛肉膏事件、地沟油事件、小悦悦事件都从反面证明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但是本题并没有出反面材料,而是正面选取了2011年第三届道德模范中的材料来考查。

  第一问,首先要指出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和作用,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作用。第二问,考生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回答诚实守信和法律的关系。

  【答案要点】

  (1)诚信在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道德的根本,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分)

  “信义兄弟”这件事,感动人们的是孙家和工友共同表现出来的诚信为本的美德。哥哥视诚信为生命,弟弟生死接力,母亲信义为先,工友诚信相待,体现的都是人们以信为本的优良品德。这一信义之举体现了诚信美德的凝聚力和影响力。(4分)

  (2)诚实信用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要求就越高。(2分)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必信守合同,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孙家虽然惨遭不幸,仍然切实履行了按时发放工钱的承诺,这正是法律精神的体现。(2分)

  38. 【考点】经济全球化、文化软实力、公共外交。

  【解析】该题选取了三段鲜活的材料来契合2011年的一个大事件和标明近几年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第一段材料从《人物篇》描绘了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所展现出的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的形象;第二段材料从《角度篇》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第三段材料对2009年以来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做出的主动出击进行了总结。

  第一问要求考生讲出四个层次的内涵: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影响力上升后国际社会的反映及我们的应对、西方社会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和信任、中国如何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第二问要求考生必须答出“软实力”这一日益大众化的概念的内涵,并由此展开回答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软实力的作用。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广泛,但西方一些国家和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虑和误解,甚至根深蒂固的偏见。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才能消除误解,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4分)

  (2)软实力包括政府效能、国家和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道德向心力、独特文化价值等。(1分)

  通过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3 分)

  (注:如果考生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经济类院校库

服务中心